摘要:目的 分析围手术期护理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恢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60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存活率、生活质量、疼痛评分、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4/3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9/3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2=10.636)。观察组患者的存活率为90.00%(27/30),对照组为86.67%(26/3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2=0.236)。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为(75.5±4.5)分,对照组为(86.6±6.1)分,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8.415)。观察组疼痛评分和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围手术期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均可保证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存活率,但优质护理有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也能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围手术期护理 急性主动脉夹层 生存质量 疼痛评分
急性主动脉夹层是指患者血液自主动脉流出,通过内膜撕裂部位进入中膜并导致中膜分离、扩展,形成主动脉壁分离的病症,发生率较低,但急性期死亡率可达到60%以上,需给予及时治疗和护理[1]。分析认为常规护理重视基础性措施运用,患者术后恢复和生存质量并不理想,我院就围手术期优质护理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中,选取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22例,女8例,年龄27~74岁,平均(57.2±2.7)岁。观察组:男23例,女7例,年龄28~75岁,平均(57.3±2.8)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跟踪患者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重点指标,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恢复态势,常规预防并发症。本组以基础性措施推动护理。观察组行围手术期优质护理,运用常规护理措施的同时,引入信息收集、用药护理、镇痛护理、综合指导四项措施(1)信息收集。于患者入院后积极进行急救,同时收集患者各项信息,了解有无重大并发症,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等。如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应预防患者术中出现昏迷、意识丧失等低血糖症状,给予可补充血糖的流质饮食。麻醉方式也应优先选取局部、硬膜外麻醉,降低肾脏负担、减少对患者机体的扰动。(2)用药护理。重视向患者提供有助于血压控制的药物,避免血液自动脉血管大量涌出。给予患者抗呕吐药物,避免呕吐物进行气道引发吸入性肺炎问题,所有用药护理工作均与主治医生进行沟通,确保剂量、类别合理。监测患者呼吸信息,了解有无肺部湿罗音问题,通过血常规指标评估是否存在炎症。重视环境护理,加强消毒灭菌和室内通风。在患者意识清醒的情况下,指导患者借助腹部发力咳痰,存在排痰困难的患者,由家属或护理人员轻扣患者背部,促进排痰,同时给予小剂量抗生素,综合预防肺部感染。做好引流管护理,每日了解引流管固定情况,嘱患者避免拨动引流管,观察引流内容物,出现异常需要进行进一步检查。如患者存在凝血异常,也应预防引流管堵塞问题,每日进行观察,见水肿、渗液均应给予早期处理。(3)镇痛护理。给予分级镇痛模式,疼痛感较轻的患者,以非甾体镇痛药进行镇痛。疼痛感稍强的患者,取地佐辛融入0.9%浓度生理盐水中,开放静脉通道进行滴注。疼痛感极强的患者,酌情给予吗啡等强效处方药物。(4)综合指导。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告知患者“您已经渡过危险期”、“手术很顺利”等,降低患者心理压力,避免情绪波动。告知患者加强维生素和高品质蛋白质摄取,严禁酒精、刺激性食物摄入。卧床期间指导患者掌握床周运动技巧,由家属和责任护士辅助进行床周运动,包括关节屈伸、肌肉按摩等。告知患者院外生活、护理内容,包括避免大强度劳动,维持心态平稳、培育积极生活习惯,避免烟酒、熬夜等。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存活率、生活质量、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并发症包括感染、严重疼痛、切口不愈合等。生活质量以SF-36量表表达,该表共8个维度,满分105分,得分越低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理想[2]。疼痛评分以VAS量表表达,满分1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疼痛感越强[3]。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为SPSS21.0。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存活率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存活率两组相近。见表1
表1 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存活率

2.2 患者生活质量、疼痛评分、住院时间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较高,疼痛评分较低,住院时间较短。见表2
表2 患者生活质量、疼痛评分、住院时间(±s)
3 讨论
急性主动脉夹层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护理和治疗工作在各地医疗机构中均得到普遍重视。此前学者分析指出,常规护理下,患者存活率虽然尚可,但并发症较多,超过20%,且患者的生活质量无法保证,SF-36评分多在85分以上[4]。给予患者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患者的存活率依然理想,并发症发生率可下降10%左右[5]。生活质量提升在8%~15%之间,且住院时间、疼痛评分较低[6]。我院研究获取了与此类似的成果,观察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措施上看,我院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引入了信息收集、用药护理、镇痛护理、综合指导四项举措。信息收集可保证患者的各项合并症以及基础体征、主要病情得到同步明确,有助于保证护理工作的全面性。用药护理可实现主要疾病之外各类症状的控制,包括血压、呕吐问题等。镇痛护理以分级镇痛为基础,在合理用药的基础上保证了镇痛效果。综合指导着眼预后,能够从饮食、术后恢复等角度提升护理效果,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提升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围手术期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均可保证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存活率,但优质护理有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也能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可推广。
参考文献
[1]贾晓英.围手术期护理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恢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西藏医药,2019,40(03):97-98.
[2]阚小华.循证护理用于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谵妄状态中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7):24.
[3]李雅丽,赵玉玲,李玉彩.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02):118.
[4]蔡燕.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给予患者全程优质护理效果及对其应激反应的影响观察[J].名医,2018(09):203.
[5]魏颖.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措施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5):157 176.
[6]王丽沛,何卫,刘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全程优质护理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8,19(06):469-471.
临床医学(英语:Clinical Medicine)主要是根据基础医学的基础,对病患的问题(有关身体或心理的疑问、不适或疾病)加以诊断、治疗的学科。
临床医学的内容极为广泛,分类也有多种方法。 以内涵而言,涵盖了临床诊断学、临床治疗学等。 以所处理对象、方法或器官系统的不同,也可区分成各个临床学科,如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小儿科学、精神医学、神经科学、泌尿科学、 皮肤科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康复医学、麻醉学、骨科学、放射科学、急诊科学等等,但以上的分类并不是统一的分类,可因各地或各医疗机构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区分方式。
更广而言之,对象是病患(人)的学科,即可加上临床两字,如临床药理学、临床心理学等,均可归类于临床医学相关的学门。
欢迎联系我们报考临床医学专业。
上一篇: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的手术室护理配合探讨
下一篇:
放射治疗致放射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